close

你是一位好母親,但你會選擇哪一個孩子?

 You are good mother.Which of your children will you choose.

%E6%9C%AA%E5%91%BD%E5%90%8D

《小魔花》是一部諷刺心理的科幻驚悚片,由Jessica Hausner 編劇執導。用植物來製造一個問題「Little Joe是否會感染人的心靈」穿插女主角Alice與心理醫生之間的對話,以及同事Bella的分析與她的狗Belo,使觀眾一直猜想到最後。

 

這部電影可能諷刺了現今社會對藥物的依賴?還有親子關係,也暗示了誰能證明情感上的真實性?還有質疑Little Joe”的憂鬱症患者,受到其他人的歧視,沒有情緒的情感我們對人性還剩下什麼?

 

🌹它需要的是「愛」

剛開始我們就知道Little Joe的設計是讓主人快樂,細心的照料、與它對話,它會用氣味來「回饋」主人,含有母親賀爾蒙,可以促進母親與新生兒之間的感情,是一株可以提振精神及抗憂鬱的植物,但它無法製造種子,意思是它無法繁衍後代,Alice的設計反應她想實現的事情。

 

人真以為可以改變自然?這不孕的基因,Little Joe用其他的方式活下去,吸到花粉的人,都會非常照顧Little Joe,男主角Chris主動多加種幾株,Joe跟他的女友Selma,就像在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,那些人感覺變了,雖然看起來都一樣,檢查也沒有任何問題,說不出個所以然,但誰能證明情感上的真實性?

 

🐜我無法兼顧每一件事情

AliceJoeLittle Joe的選擇,親子與工作之間的選擇,她想兼顧但重視工作勝過兒子,親子關係其實是非常疏離,兒子去實驗室等她下班,回家也吃外賣,自從在家放了Little Joe後,Joe的性格改變,加上Bella的那番話,以及那些測試者背後的影片,Alice的擔心其他人都說是「成長」,而在心理醫生在訪談後的紀錄,說Alice的罪惡感來自忽略青春期的兒子,可能潛意識有擺脫兒子的心願,這段突然讓我覺得有問題的是Alice

 

Alice想成為一位好母親但她無法,因為她更熱愛在事業上,導致她在「母親」這個身分上產生了罪惡感,內心明明想擺脫兒子,卻還是問兒子「想不想去跟爸爸住?」兒子反問她,她卻說當然是跟我住,當兒子真的提出想跟爸爸住時,才會有那麼大的反應,但她其實是不想被否定,並非真的有時間好好照顧兒子。

 

🐕Little Joe的花粉有點問題

Bella把她的狗Belo安樂死之後,多次去找AliceLittle Joe的花粉與周遭人的改變,但Alice都不以為意,認為Bella想太多,而且Bella曾經是位憂鬱症患者,誰會相信她呢?Alice不願意承認自己發明的基因有問題,才沒有正視Little Joe的問題,就像她從未重視和兒子間的親子關係,拿未經批准的R病毒去創造Little Joe的基因,為了Joe發明的Little Joe,可以在事業上發展,也能順便增進親子關係,違反規定的事情,就像走捷徑,只要是透過捷徑達到的目標,最終會變災難,發生了嚴重的事情,Alice才驚覺Little Joe的花粉有問題,但一切都來不及。

 

《小魔花》讓人想到1956年的《天外魔花》,在那位醫生男主角還未發現問題時,已經被入侵的人有明顯的改變,昨天還害怕自己的媽媽,今天就相親相愛來醫院,而「他們」好像知道誰還沒變成「他們」,女主角在睡著的那一秒後背叛他,記憶都存在、行為舉止都一樣,但每個人都孵化成沒有感情的機器人。

 

表現的沒有任何感情,AliceJoe推倒而受傷,Selma的表情似乎在微笑,Bella摔下樓梯命危,Karl向大家說明的表情,似乎一點都不難過,如果大家都成為同一國,能和平共處,如果和平是毫無感情,快樂也是嗎?快樂的定義在哪裡?

 

導演最後留下了一點懷疑的餘地,與《奇蹟度假村》一樣,最後的「行為」仍然是個謎,探討真實性的問題。

 

🎨🎵

《小魔花》每樣東西的色調都在同一個水平上,紅色、綠色、紫色...,就像有毒的鮮花,用鮮豔的顏色,吸引大家的目光,創造出柔和又像噩夢般的故事。鏡頭的單點視角構圖,讓坐在普通大小房間裡的兩個人距離越來越大,畫面慢慢侵蝕角色,就像捕食者一樣吞噬獵物,造成一種不安感。視覺的壓迫感,音效像耳鳴般的噪音,用日本能樂的風格,不斷的催眠觀眾,是已故的日本作曲家伊藤貞司於1971年發行的專輯《Watermill》,彈撥的琴弦想在正常的接縫中積極地生存著,加上狗叫聲的怪異配樂,當此配樂出現時,會預期主角正朝向不好的方向前進,而當配樂停止時,就會鬆一口氣。

 

📝觀影微小感想

看完《小魔花》第一個想到的是《恐怖拜訪》,被外來物種入侵,變成失去情感情緒的自己,卻不知不覺。Little Joe的測試者中,有一位說,像是我在演我自己,寄生的必須仿造人表達情緒的方式,但這並不好傳達,形成情緒不穩定或是要對方服從的極端方式,但人/動物憑感覺就能知道,他是不是我認識的那個人。

 

《小魔花》的恐怖在於無法察覺,生活上追求的小確幸(療癒植物),依賴的藥物(抗憂鬱),能製造「快樂」的效果,但矛盾的是失去情感的,還能體會什麼是「快樂」嗎?導演將許多的議題,加在電影裡,模糊掉原本的主軸,留下了誰能證明情感的真實性,從演員的表現很難察覺,也沒有特別能對比的角色,跟《天外魔花》比起來只是群聚感染,但比《恐怖拜訪》更有說服力,畢竟無形比有形的可怕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歐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